TR指南
来源:IPD百科 作者:IPD小生 关注:783次 更新时间:2022-12-28 11:02:56

1.png

技术评审概述

技术评审是研发过程的重要环节。技术评审的目的在于保证研发项目后续下游阶段做正确的事;可以使产品项目的选择、项目问题和产品错误尽早明朗化,避免下游阶段对前期隐藏的缺陷无法纠正或者被迫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纠正。

技术评审确保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所有技术风险,并且在产品包设计中进行了充分考虑以满足规定的产品包需求。技术评审不仅评估设计成熟度,还在项目关键点上评估产品包开发的状况,同时,通过评审,可以发现设计中欠考虑的方面及其原因。

我们一般设置六个技术评审点:

1) TR1产品需求和概念评审

2) TR2产品需求分解分配和产品规格评审

3) TR3概要设计评审

4) TR4-模块和构件模块功能测试结果评审

5) TR4A-SDV(系统设计验证)测试结果和性能基线化评审

6) TR5-SIT测试结果、性能可靠性、内部基线、UCD评审

7) TR6-SVT和Beta测试结果、确认性能、可靠性、环境、外部鉴定

微信图片_202212281111511.png

2.png

技术评审体系

技术评审体系包括评审和检视两个方面。

阶段分项评审指的是六大评审点间各评审线进行的评审,它们关注的是模块级,数量比较多,关注的问题比较细,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而六大评审点在系统级的层面上对产品进行把关,两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在每一条评审线的各评审点构建统一评审机制,评审结构树中包括欲控制的各方面要素,通过统一的评审平台及配套流程的有机结合,保证各业务得到全面有效的推行。并通过对最终效果的评估,实现整个体系的不断充实和优化。具体操作:根据全流程产品结构树,在相应的评审点形成分项评审结构树,每一级的结构树是由统一的评审模板(用Checklist形式)组成,以控制所有活动的质量并可评估每一个阶段的执行情况。

3.png

技术评审过程

1、过程说明

评审责任人:评审材料的负责人,一般为项目组成员;六大评审点的责任人是SE;

系统工程师:考虑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市场/用户需求,将这些需求形成产品规格,并组织设计与实现;

QA:负责监督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开发质量;

主审人:评审活动负责人;

评审专家:项目组邀请主审人确认的相关领域专家,对设计方案提出评审意见;

组织者:协调会议资源、准备会议资料。一般由项目组成员担任。

2、评审流程

各个技术评审点上的技术评审过程,按照质量保证电子流进行操作。为了提高评审效率,对评审过程各阶段给出建议时限,参见下表:

微信图片_20221228111151.png

3、流程输入

各份评审将列出一系列表,表中所列的输入文档,由SE或者项目组拟制填写,作为评审对象提交主审部门评审。参考文档一般是上一个评审点的输出文档,与输入文档一起,提交主审部门,作为评审参考。输入文档中的评审要素表,一般由提交者进行自检或正规检视后填写,然后提交评审。

4、流程输出与结论

技术评审的结论有三个,分别是:

Go:没有遗留问题和只是一些可以很快解决并没有风险的问题;

Go with risk:遗留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风险,但不影响下一步活动的启动;

Redirect:遗留问题影响到下一步活动的启动,必须首先解决;各个评审报告。

技术评审的输出为评审报告。

5、职责

评审责任人(六大评审点由SE承担)

提出评审申请并提供评审材料;

评审会前申请参考文档,根据评审文档内容和专家意见制作胶片;

针对本评审点的评审要素表进行自检,提交评审要素自检表;

提醒评审专家反馈预审意见,审查预审意见,并尽量在评审会前与相关评审专家对预审意见进行沟通,争取达成一致意见;

参加评审会议,对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进行讨论;

安排一名主讲人员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安排一名记录人员对会议中专家的发言及评审过程做详细记录,会后及时完成会议纪要;

根据评审结论,更新相关文档资料;

及时向QA/主审人汇报评审遗留问题的解决情况。

组织者(一般由项目组POP担任)

协调会议资源。

主审人

审查评审材料是否齐全,材料内容是否合格;

根据需要指定评审专家,确定评审日程;

审阅各领域评审专家的预审意见,填写初审结论,决定是否开评审会议;

主持评审会,结合评审专家的意见,给出评审结论,及时提交评审报告;

对评审报告的不同会签意见与项目组沟通后给出答复;

对评审会后提出的新的问题,决定是否需要讨论决策。如果需要,则召集相关专家讨论;如果不需要,可直接给出结论;

给参加评审会议的评审专家打分;

确定评审遗留问题解决的跟踪责任人;

评审专家:

审阅评审材料,在评审会前完成本领域评审要素表及评审意见并通过电子流提交;

积极与评审责任人就不同意见进行沟通;

参加评审会,对无法达成一致的评审意见提交评审会讨论;

对评审报告及时会签;

对主审人给予的评分及时确认,否则默认为同意;

QA:

产品QA负责所有评审的审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委托专项QA负责;

参加评审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参加评审会,对评审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会后及时提交评审过程审计报告;

对主审人在评审过程中的表现打分;

评审专家对评审报告提出的会签意见,主审人和项目组要有明确的答复,QA审计该过程;

审计主审人对评审专家的打分是否有遗漏,保证每个参审专家都有一个评分;抽查主审人的打分是否合适,必要时可以返回主审人或直接作出调整。

评审遗留问题的督促、跟踪;

技术评审原则

技术评审原则为:

对产品技术、项目风险、项目问题、项目进度等规定范围内评审内容并进行详细讨论;

关注于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而不是坚持项目进度;

以合理的速度与时间阅读材料;

不因为缺少时间和预算而将评审省略。

在评审操作中,尤其注意容易被忽视的设计问题:评审前已进行不正确的假设(如:CEO指定项目肯定没有问题);忽略考虑冲突性需求;忽略考虑极端情况。

4.png

评审点评审的特点:

突出了SE角色,SE在评审中既是责任人也是主审人,他在评审中起关键作用。

评审点关注产品需求跟踪和设计规格跟踪。

产品需求和产品规格的实现情况跟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在技术评审时进行重点检查。从技术评审二开始,每次技术评审会上,都要对需求实现情况进行检查,要对产品规格进行跟踪。

风险分析和管理是技术评审的一项重要内容:

风险管理应该在技术评审时进行检查,目前在技术评审操作指导书中已经有关于风险管理的说明,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评审要素表中优化中细化。

在每次技术评审中应该跟踪发现的问题、缺陷和解决的情况。

技术评审需要对项目产品综合质量进行评估。

本技术评审遵循集成产品开发的思想,根据评审是对上一阶段输出“及时”检查的原则,定义了4大技术评审点(以手机为例)。分别是:

TR1-产品需求和概念

TR1重点关注的是产品需求;TR1的目标是检查产品需求,包括客户需求,和内部客户需求,如制造、市场、可测试性、可服务性方面的需求;根据评审标准对产品技术进行生命周期、成熟度和风险方面的评估;确认已经对关键器件的成熟度进行评估;评审产品部件CBB可重用计划。

TR2-产品需求分解分配和产品规格

TR2的目标是检查系统设计规格,输入准则如下:需求分解和分配已经完成;已经就不同功能配置和物理子系统方案进行权衡并且已选择最佳设计;已经完成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和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在TR2评审中,同时完成对开发关键时间点的评审。

在TR2中:

评估计划风险和技术风险;

检查产品部件的重用度;

更新产品功能规格。

TR3-概要设计

TR3的目标是对系统配置进行评审,包括硬件、软件、结构等。在TR2和TR3之间,要求:系统和子统规格已经分配到各功能模块的总体方案中(如软件模块)并且可以在详细设计阶段(如编写代码、单板布线)中使用;模块总体方案中包括系统配置定义。

在TR3中:

各功能领域的专家分析技术风险;

对技术规格进行评审;

评估技术成熟度;

决定总体方案设计是否已经足够充分,可以进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界定:

设计规格书详细到描述了软硬件模块的划分,模块的接口关系和功能描述,不涉及到模块内部设计;

而概要设计主要描述模块内设计实现考虑,要详细到描述软硬件模块内主要单元的构成、实现原理、处理流程等。也就是各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

TR4-模块和构件模块功能测试结果

TR4关注的焦点是Building Block设计层面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是否满足该Building Block的设计规格;TR4的目标是评估子系统原型(如一块单板)是否已经可以进行集成,这项目工作在SDV前完成。它的前提是:在设计阶段,子系统原型(在实验室以外制造)已经可以进行测试和评估;子系统是否完成的判断标准是在计划阶段中定义的技术规格是否已经满足。

通过TR4:

评估是否可以进行子系统级别的集成和测试:

评估每个子系统的技术风险;

评估潜在的风险;

评估每个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对开发造成的影响;

确定每个风险的规避计划:

评估合适的设计方法;

根据体系结构需求评估产品兼容性;

确定可重用性:

在需要新技术和扩展性设计的地方,确认可能的重用性要求。

TR4A-SDV(系统设计验证)测试结果和性能基线化。

TR4A的目标是确定功能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性能需求已经基线化;TR4A控制未成熟产品进入样机生产的节奏来确保产品技术已经达到SIT的要求;TR4A主要关注SDV测试。SDV通过执行IBT Build计划来集成系统功能模块,直到一个功能完备的原型机完成组合测试。

输入准则:

SDV已经完成;

可以满足功能规格要求的原型机已经完成;

性能、环境和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方面标准要求已经基线化,但在这个阶段未得到满足;

制造性方面已经设置好并且可以进行试产;

TR4A应该在SIT(系统集成测试)前结束。

在TR4A中:

TR4A对SDV测试结果进行评审,决定能否进入SIT以及评估原型机是否足够成熟、制造系统是否合适作初次产品生产和测试;

TR4A确保原型机可以满足功能规格要求,并且已经配置好可以对性能、环境(如EMC)、和RAS标准方面 做基线。但不要求这几方面在TR4A就已经满足标准要求;

TR4A确保已经制定计划保证可在TR5之前及时满足性能方面的要求;

制造方面已经配置好可以在研发指导下完成初次生产。

TR5-SIT(系统集成测试)测试结果、性能可靠性、内部基线、UCD

TR5的目标是确保初次生产产品性能需求已经满足,所有已知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TR5在SIT后进行。

输入准则:

SIT测试计划已经完成而且根据TR5的要求通过了SIT测试;

开发方面已经有结论认为没有已知的会导致不能量产的问题;

完成产品线试产,并且试产产品用于SIT测试;

制造方面已经可以进行BETA和小批量生产;

初始产品已经经过评估认为可以满足在计划阶段定义好的系统规格;

另外,初始产品已经和原型机比较过并确认初始产品没有降低功能性、可行性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在TR5中:

评估每个子系统的技术风险;

识别潜在技术风险;

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会造成的影响;

对每个风险制定规避计划;

和支援组一起评估可能的功能资源限制。

TR6-SVT(系统验证测试)和Beta测试结果、确认性能、可靠性、环境、外部鉴定和UCD目标达成评审

TR6的目标是评估生产级的技术成熟度,并且确认要进入量产阶段的风险。

输入准则:

SVT已经完成;

产品认证和BETA相关的生产设计变更已经完成;

可生产性方面已经可以提高产量并进入量产和GA阶段;

硬件、软件、信息和机械方面可供使用的配置已经经过评审。

技术评审全部由SE(系统工程师)负责组织。在概念阶段,SE负责需求分析;在计划阶段,SE负责系统分析设计。各级评审的评审专家是相关领域技术专家,主审人都是SE、组织者。


免责声明:
1.IPD百科网所有文章文档均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2.IPD百科网分享的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和研究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如用于商业用途,请到所有方购买版权,追究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无关。
3.以任何方式登录或者进入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IPD网站资源我们均视为您自愿接受并完全同意本声明。
4.如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利益的,请联系13212350979 我们会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021-61990302                  邮箱地址:office@ipdwiki.com
Copyright © 2022 IPD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1008520号-5  
沪ICP备2021008520号-6